
一、民間借貸糾紛是屬于侵權責任嗎?(《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民間借貸糾紛是屬于合同糾紛,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并不屬于侵權責任,不適用侵權責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保護范圍】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六條?【定義】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二、如何確定民間借貸糾紛的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批復雖在部分情況下適用條件不充分,但作為專門規定管轄的法律條文,多數時候還是有其應用的合理性,在沒有更具體的條款可用時,比起用《合同法》確定管轄,以該批復確定管轄更為合適,但應區分情況稍作變通。
1、以貸款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在劃出借款的行為由貸款方本人完成時,比如出借現金、銀行轉賬,“貸款方劃出借款地”基本就是貸款方所在地,此時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批復的適用條件,應以貸款方所在地為民間借貸糾紛的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
2、以實際劃出借款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不管是侵權行為地還是合同履行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民事訴訟法在確定管轄時總是要選擇跟法律行為或事實本身具有密切聯系的點,這也是國際私法通行的確定聯結點的原則。小編認為,貸款方劃出借款的行為是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借貸行為能夠完成的關鍵,所以貸款方劃出借款地應該算是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的密切聯系點。諸如通過借信用卡的借貸行為,若是由借款人自己取款,貸款人所在地和實際劃出借款地可能就不等同,此時就應以實際劃出借款地為民間借貸糾紛的合同履行地。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微信貸款一般是指微信的微粒貸,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可以用APP或者線下方式辦理。1. 微粒貸簡介微粒貸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騰訊微眾銀行面向微信用戶和手機QQ用戶推出的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2015年5月在手機QQ上線,9月在微信...
是民事訴狀民事起訴書或者起訴狀,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爭議時或者需要確權時,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判的法律文書。民事起訴狀內容:(1)標題。單列一行在正中寫民事起訴狀或民事訴狀。(2...
民間借錢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訴嗎 民間借貸是指個人或企業之間進行的借貸行為,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方式。而在起訴方面,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民間借貸糾紛的訴訟地點應該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這是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因...
民間借貸糾紛起訴狀應包括以下內容:1 .標題。在單行中間寫上民事起訴狀或民事起訴狀。2。訴訟參與人身份等基本信息。3。訴訟請求。該部分主要陳述了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原告的民事權益糾紛相關的具體問題。4。事實和理由。事實部分主要陳述被告侵權的...
管轄范圍:涉網案件:1. 互聯網購物、服務、小額金融借款等合同糾紛;2. 互聯網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3. 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4. 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侵權糾紛;5. 互聯網域名糾紛;6. 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 借...
是屬于民間借貸糾紛,債權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按民事訴訟處理,不屬于刑事案件。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
逾期支付利息適用于哪些債務糾紛 - 逾期支付欠款利息法律規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債務糾紛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逾期支付利息作為債務糾紛中的一種糾紛形式,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么,逾期支付利息適用于哪些債務糾紛?本文將為您詳細...
一、民間借貸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訴嗎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借款合同當事人一般是金融機構與法人企業之間的借款關系,確定管轄權時,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
民間借貸可以說是最經常發生的民事法律行為之一,誰都會碰到突發狀況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資金匱乏,這時都會發生民間借貸行為,而民間借貸糾紛也是最容易發生糾紛的,那么,民間借貸糾紛如何起訴呢民間借貸糾紛如何起訴具體如下:一、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
2019年7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原告吳某訴被告上海某科技公司、被告淘寶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財產權糾紛)一案進行第二次網上公開開庭并當庭宣判,認定原告向被告上海某科技公司及淘寶公司主張侵權責任的依據不足,駁回了原告全部訴訟請求。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