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監視居住的決定與交付執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0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權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監視居住措施。具體操作程序為:承辦案件的司法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報部門負責人審核,經領導批準后,制作監視居住決定書,監視居住決定書應寫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姓名、住址等身份狀況,被監視居住人應遵守的事項和違反規定的法律后果,執行機關的名稱等內容,并向被監視居住人宣布。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取保候審的,還應當將監視居住決定書和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監視居住的執行與期限。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款規定,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如果發現有違反應遵守的規定的,應及時報告監視居住決定機關,以便考慮是否變更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與取保候審相比較,雖然其適用的范圍相同,但監視居住比取保候審更嚴厲。盡管監視居住是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但不能因此而將被監視居住人加以拘禁或者變相拘禁。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8條的規定,公檢法三機關采取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此外對各級人大代表實施監視居住時與取保候審的要求相同,也要注意遵守有關規定。
一、哪些情形屬于監視居住的有礙偵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有礙偵查:(一)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二)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自殘、自殺或者逃跑的;(三)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礙偵查的;(四)犯罪...
一、刑拘后要走哪些程序 刑事拘留之后,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7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
一、公安機關取保候審時間規定期限是多久?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
1.中國刑法中對監聽監視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關于監視居住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規定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一、取保候審的期限規定有多長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一、監視居住是什么 監視居住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五種強制措施中的一種,它比取保候審嚴厲,但在對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上則比拘留、逮捕寬得多。具體來講,它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為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依法通過限制犯罪嫌疑人的...
在刑事案件辦理的過程中,檢察院階段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種強制措施,其中對于符合逮捕條件,但患有嚴重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等五種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監視居住。 ...
監視居住最長期限有多長,要滿足哪些條件監視居住最長期限有多長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采取監視居住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要滿足哪些條件根據我國新《...
1.監視居住的決定與交付執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0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權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監視居住措施。具體操作程序為:承辦案件的司法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報部門負責人審核,經領導批準后,制作監視居住決定...
在刑事訴訟中,法律規定了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進行監視居住。公安機關一般會在宣布監視居住決定時,明確告知被監視居住人必須遵守有關規定。 被監視居住的人應該遵守的規定有以下6種: 1、在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