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制定的《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警示經營者加強自律,同時提醒消費者謹防上當,現將近期國家計委將各地在市場檢查中發現的價格欺詐十種表現形式予以公布。
1、虛假標價:有些經營者標示出某種等級較次的、較小的商品價格,而結算時以某種等級較高的或較大的商品結算;
2、兩套價格:有些飯店在顧客點菜時提供價格較低的標價簿,結算時按標價高的結算;
3、模糊標價:有些經營者在銷售物品時,以“出廠價”為名搞促銷活動,而實際銷售價格比出廠價還高;
4、虛夸標價:某些經營者在經營場所以“全市最低價”、“所有商品低于同行”等文字進行價格宣傳。而實際其許多商品高于其他商家,誤導消費者購買;
5、虛假折價:有的商品標出“全場2折”、“所有商品3折”等文字進行價格宣傳,而實際只有幾種商品按此折價;
6、模糊贈售:如有的經營者出售商品時標出“買一贈一”的條幅,而實際上贈送的與所購買的商品不等同,買一大盒,贈一小盒,買一大盤贈一小盤等等;
7、隱蔽價格附加條件;
8、虛假原價:有些商店使用降價價簽標示原價、現價,不能提供原始的購物憑證;
9、不履行價格承諾:有些商店向消費者承諾購買物品后,實行優惠,而實際并末優惠,仍按原價結算;
10、質量與價格、數量與價格不符:次品按正品銷售,或標示數量與實際數量不符,變相提高商品價格等等。
以上就是律聊網小編為您介紹的“價格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的主要內容及其相關法律知識。價格欺詐的表現形式有:虛假標價、兩套價格、模糊標價、虛夸標價、虛假折價、模糊贈售、隱蔽價格附加條件、虛假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以及質量與價格、數量與價格不符。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聊網進行法律咨詢。
價格欺詐賠償標準,價格欺詐的表現形式是什么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這種價格違法行為通常稱作價格欺詐行為,又稱欺騙性價格表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
虛高標價價格欺詐行為有哪些1、虛構原價再打折表現:商家標示一個虛高的價格為原價,再大幅度打折。實際上這個原價從未成交過。2、使用誤導性語言表現:商家采用以令人誤解的語言文字或是圖片標價,甚至直接使用欺騙性語言文字圖片誘騙消費者與之交易。3、...
消費維權欺詐消費者行為及具體表現形式 欺詐消費者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經營商品(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具體表現形式有 銷售摻雜、摻假,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防范價格欺詐的手段有哪些(一)、正面引導,加強宣傳。1、加強科學消費和理性消費的宣傳。消費者的盲目從信和貪圖便宜的消費心理給了商家價格欺詐的機會,因此要提倡科學消費,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避免成為某些違法者手中待宰的羔羊。2、宣傳《禁止價格欺...
價格欺詐解釋有哪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物價局:為進一步統一執法尺度,加強價格監管,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現就《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2001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第15號,下稱《規定》)提出如下解釋意...
什么叫價格欺詐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構成行為價格欺詐的13種行為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
一、什么是價格欺詐 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二、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的規定有哪些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公開、公平、自愿、誠實信用的原則。 經營者收購...
又稱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不正當競爭的各種具體行為。各國法律對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一般采取列舉式加以規定。 大體上可分為3類:(1)侵犯工業產權類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侵犯他人商標、商號,假冒原產地名稱、產地標記,假冒、仿冒服務標志,泄露技術秘...
價格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
價格欺詐行為的處罰是什么又稱欺騙性價格表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價格欺詐行為處罰辦法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