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醫療侵權舉證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醫療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不是“誰主張,誰舉證”。患者也沒有那么專業的知識來指出醫院方過錯,如果醫院拿不出證明自身清白的證據,則其就構成侵權行為。
醫療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規定,如下所述:
民事訴訟中對舉證責任的分配,通常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提出權利請求和事實主張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目前,在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活動中,舉證責任的分擔是依據2002年4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8項的規定。即“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明確了在醫療侵權訴訟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
換句話說,因醫療侵權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的是因果關系推定和過錯推定。實行因果關系推定,這就意味著在因果關系的要件上不必由受害人舉證證明,而由法官實行推定。原告只要證明自己在醫院就醫期間受到損害,那就可以向法院起訴,不必證明醫院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法官實行因果關系推定以后,如果醫療機構認為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者其醫療行為沒有過錯,可以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如果證明成立,推翻因果關系推定,免除醫療機構的責任;如果醫療機構提不出具有合理說服力、足以使人信賴的證據,醫療機構就要承擔敗訴的結果。實行過錯責任推定,原告不承擔證明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過錯的責任,法官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如果被告的醫療機構主張自己無過錯,則必須自己舉證說明。
醫療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的合理性
醫療糾紛案件屬于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侵權損害賠償案件。此類案件如按一般過錯責任原則由患者證明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有過錯,對于患者顯然過于苛刻。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患者和醫療機構之間雖然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但雙方在知識結構、舉證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知識和能力不同。由于醫療侵權案件涉及專業性極強,治療過程本身具有極為隱秘和精細的技術要素,患者患者所掌握的只是自己受到損害的事實,僅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無法證明醫療單位存在過錯。尤其是間隔時間較長的醫療隱患,由患者舉證更加困難。從專家責任角度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從事的診療服務具有極高的專業性,作為專家的一方-醫療機構,在醫療糾紛中應當承擔專家責任,證明自己的診療行為不存在過錯以及診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二)從舉證能力角度看,醫方具有較強的舉證能力。
1、如前所述,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專家,對于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較之一般患者而言,顯然具有更高程度的了解和掌握,由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并非不能做到,而且這個難度遠低于患方舉證的難度。即便存在少數目前醫學尚未完全掌握的疾病,只要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符合現有診療規范,也完全可以證明自己的診療行為不存在過錯。因此從專業能力來講,醫療機構較之患方顯然更具有舉證能力。
2、醫療機構為患方提供診療行為的全過程基本上無法全部再現,相對而言,能夠最大程度上再現診療全過程的只有病歷資料。病歷資料絕大部分由醫療機構單方制作和保管,患方除依程序索取,不可能得到醫療機構主動提供的病歷。病歷的主要部分均由醫方單獨制作,即使部分病歷有患者簽名(主要是知情告知書),絕大多數也只在客觀病歷之中。在醫療糾紛發生之后,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療機構將僅給患方提供客觀病歷的復印,對于主觀病歷不予提供復印復制。患者在訴訟前始終無法得到完整病歷,在此基礎上要求其舉證證明診療過錯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從證據保管的角度看,由醫療機構進行舉證更為公平。所以綜合醫患雙方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差距,信息占有不平等狀態,舉證能力的懸殊差距等因素,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機制是合理和便于操作的。
綜上所述,小編整理有關醫療侵權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醫療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不是“誰主張,誰舉證”。患者也沒有那么專業的知識來指出醫院方過錯,如果醫院拿不出證明自身清白的證據,則其就構成侵權行為。因此,舉證責任的前置可以充分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更多相關問題,律聊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該司法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對賠償權利人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及費用...
前言:《民事審判實務問答》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寫的權威審判指導叢書,全書聚焦民法典司法適用,詳解315個民事審判實務前沿爭議問題,回應民法典新增規范與司法實踐疑難要點,對司法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期推送內容為最高人民法院...
首先發生醫療糾紛雙方先進行調解,調解的方式有三種,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方式或者一種調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進行調解。如果糾紛不能成功調解,那么可以進行司法鑒定,根據司法鑒定結果走法律程序進行處理。司法鑒定包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司法鑒定。一般在三十...
如何妥善處理醫療糾紛 一、深刻理解《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的意義 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具有共技術性和高風險性特點。合理劃分醫患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
(一)應當明確規定醫方違反告知說明義務的侵權責任。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目的是對受到醫療損害的患方提供全面的法律救濟。患方依據《侵權責任法》第15條規定的八種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第22條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方式和第47條規定的懲罰性損害賠償方...
動物致損賠償范圍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人身損害賠償...
來源:《人民司法》2020(26)作者:陳建華,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判要旨】通過侵權責任四要件、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工傷三要素共同來認定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工傷保險責任是否產生競合。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工傷保險責任競合時,應確定雙重賠償模式,...
醫療事故與民事侵權行為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對如何進行處理醫療糾紛有了更明確的指導意義,在實踐中,特別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醫患雙方以及人民法院在諸如定責等問題上存在不少分歧,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分析。 所謂醫療事故即...
江西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及計算方式 一、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60元/年 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828元/年 3、城鎮居民年消費性支出:12776元/年 4、農村居民年生活消費支出:5130元...
也祝你新年快樂! 上海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只能獲得一份賠償(有的地方補充賠償),《上海市工傷保險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因機動車事故或者其他第三方民事侵權引起工傷,用人單位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先期支付的,工傷人員或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