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基金股權轉讓協議的限制
(一)投資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私募基金
1、向第三人轉讓股權的限制
根據《公司法》第71條規定,投資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私募基金,向公司其他股東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沒有程序上的限制。但如果向公司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第一,應當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并經過半數的股東同意。該條同時規定,其他股東在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30日未答復的則視為同意轉讓,并且規定,若同意轉讓的股東未過半數,則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否則也視為同意轉讓。因此,私募基金無論對內轉讓股權還是對外轉讓股權,均可實現退出,只是如果出現同意轉讓的股東未過半數的情形,可能需要30日的等待期。第二,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這主要是對受讓人的限制而非對轉讓價格的限制。
但《公司法》第71條同時規定,公司章程可以對股權轉讓事項另設規定,從而排除適用上述規則。
2、向公司轉讓股權的限制
向公司轉讓股權,或稱公司向股東收購股權,《公司法》第74條僅規定了三種情形:一是在符合分配利潤的條件下,公司連續5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并且該5年公司連續盈利;二是公司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三是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當存在上述三種情形之一時,私募基金有權請求公司收購其股權,如果因收購價格等原因無法達成協議,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與向第三人轉讓股權不同,《公司法》并未授權公司章程對公司向股東收購股權的情形另作規定。
(二)投資于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私募基金
1、特定股東股權轉讓的限制
第一,發起人股東。《公司法》第141條第1款規定,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股權,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第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股東。《公司法》第141條第2款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股東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股權,并且在其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權占比不得超過25%;上述人員在離職后半年內,不得轉讓股權。另外,該條款同時授權公司章程可以對上述人員的股權轉讓有更為嚴格的限制性規定。
第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上證發[2014]65號)第5.1.5條規定,發行人向上交所申請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時,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應當承諾: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該部分股份。但轉讓雙方存在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經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申請并經上交所同意,可豁免遵守上述承諾。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深證上[2014]378號)第5.1.6條對此也有類似規定,但豁免情形略有不同,即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申請并經深交所同意,可以豁免遵守上述承諾: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因上市公司陷入危機或者面臨嚴重財務困難,受讓人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組方案獲得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和有關部門批準,且受讓人承諾繼續遵守上述承諾;深交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認購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股東。《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2011年修訂)》(中國證監會令第73號)第9條和第10條規定,發行對象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的關聯人;通過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投資者;董事會擬引入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其他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
第五,境外戰略投資者股東。所謂境外戰略投資者,是指對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權分置改革后新上市公司通過具有一定規模的中長期戰略性并購投資的境外投資者。《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中國證監會、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令2005年第28號)第5條規定,境外投資者進行戰略投資應符合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三年內不得轉讓的要求。
2、公司向股東收購股權的限制
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本公司股權的情形與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一定差別,《公司法》第142條規定了四種情形:一是減少公司注冊資本;二是與持有本公司股權的其他公司合并;三是將股權獎勵給本公司職工,并且收購的股權不得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5%,用于收購的資金只能從公司的稅后利潤中支出;四是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另外,前三種情形應當經股東大會決議。
值得注意的是,與有限責任公司不同,《公司法》并未授權公司章程可以排除上述限制,第141條第2款是指公司章程可以對此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制性規定。
(三)其他限制性規定
對于一些特殊的私募基金,例如國有私募基金和外資私募基金,在股權轉讓退出時,應當遵守特定的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另有轉讓場所的限制,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限制性規定,本文對此不做重點闡述。
以上就是律聊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私募基金的對象與群體是不一定的,也是一種比較開放的基金。自然人,自己公司都是可以進行購買的,并且承擔相應的事項。如還有其他疑問找律師咨詢的,歡迎在線咨詢。
私募股權投資框架協議 時間: 本框架協議旨在規定A對B投資事宜的主要合同條款,僅供談判之用。 本框架協議不構成投資人與公司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保密條款]排他性條款和管理費用具有法律約束力。在投資人完成盡職調查并獲得投資委...
私募基金法律風險上市退出的法律風險借殼上市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的殼,而愿意出售殼的上市公司通常已經走投無路,在經營和治理方面無力回天,大股東才會愿意出售賣殼。為了讓殼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出賣方往往有可能隱瞞一些隱性債務,這就需要買殼方聘請...
一、參與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準入條件1. 個人申請參與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投資者可以申請參與掛牌公司股份公開轉讓:①在簽署協議之日前,投資者本人名下最近10個轉讓日的日均金融資產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一、私募基金借托管增信挪用基金財產(一)案情簡介2015年3月,G 證券公司(以下簡稱G公司)作為托管公司與Y投資公司簽署××對沖基金托管協議,并向其提供多份蓋有公章的空白基金合同文本,以便在募集資金過程中使用。該對沖基金的投資者多為Y公司...
一、私募**公司設立條件限制 (一)基金型企業: 1、名稱應符合《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允許達到規模的投資企業名稱使用投資基金字樣。 名稱中的行業用語可以使用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字樣。 基金型企業名稱核定為:**投資基金有限公司 2、...
溫馨提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也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幾種方式為IPO退出、兼并收購退出和股權回購退出。相較于前兩種方式的機會成本而言,股權回購退出可視為一種保本型退出,是在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情況下確保基金能夠及時退出的穩進型退出手段。...
1、有限合伙基金通過投資目標公司IPO后退出 合伙制基金投資目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后,投資實現證券化,溢價能力和流動性明顯增強,合伙制基金既可以通過在二級市場減持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協議出讓的方式給收購方,實現現金收益。投資者選擇...
私募投資股權代持協議的規定有哪些所謂股權代持,即相關的利益主體(包括自然人與機構投資者)通過相關協議委托合伙制基金或者公司制基金完成對未上市公司的投資,上市后通過二級市場退出,來獲取股權增值收益。代持問題一直以來,既有歷史上政策缺位原因,也...
2014年6月6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鄧-舸通報了第五屆并購重組委完成例行換屆,發布了中國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九個規范性文件(以上內容見網站要聞及公告欄目)。另外,還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其它問題。 問:近日有媒體報道,...
來源:快馬一腳、財新網、澎湃法眼、裁判文書網導讀:3月21日,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6:01分官宣發布消息,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正部長級)沈德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