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現醫療事故爭議之后,患者(包括其家屬,下同)可要求醫院內部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然后雙方協商解決。如果患者對協商結果不服,即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尋求解決:首先,患者可向醫院所在區縣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然后由該部門移交醫院所在區的醫學會進行首次鑒定,那究竟應該怎么申請醫療事故的簽訂呢?要注意些什么事項呢?如何申請醫療事故鑒定?
其次,患者也可向醫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然后由人民法院委托醫院所在區的醫學會進行首次鑒定;第三,醫患雙方也可共同書面委托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醫學會,并提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申請。其中,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的費用是3000元,由申請方預付(最終由事故責任人付)。從發放受理通知書到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整個過程在45天內完成。
接下來就該說說鑒定過程了。該過程主要包括:醫患雙方提交鑒定材料、組織專家鑒定組、召開鑒定會、專家合議形成鑒定結論并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書(醫患雙方各執一份)。其中,醫患雙方最關心的就是專家鑒定組的組成問題。據北京醫學會的有關部門介紹,該組織是醫學會根據醫療事故爭議所涉及的學科專業從專家庫中確定專家鑒定組的組成及人數,然后由醫患雙方當事人隨機抽取專家名單,雙方當事人不能自己指定專家或律師進行鑒定或旁聽。
如果患者或者醫院對首次鑒定的結論不服,可在收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人民法院申請再次鑒定。由上述部門移交或委托北京醫學會組織再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再次鑒定的費用為3500元,仍由申請方預付。再次鑒定的時限也是45個工作日。最后,司法部門根據鑒定結果對醫療事故提出解決辦法,同時協商對受害方的經濟賠償,直至做出判決。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 不屬于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
發生工傷后,勞動者及其家人不僅要面對傷者的身體痛苦,而且要面對高額的醫療費。很多單位在這個時候往往又推卸責任,沒有給職工繳納工傷保險的,不支付醫療費,繳納了工傷保險的,又阻撓勞動者要求工傷待遇。而此時的勞動者正在承受工傷帶來的痛苦,甚至有的...
程序1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于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后,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程序應當如何啟動啟動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程序有兩種方式:一、衛生行政部門移交鑒定這種啟動方式適用于兩種情況:醫療機構發生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患雙方一方當事人要求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事故爭議。(一)醫療機構發生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后的...
發生醫療事故后,患者雙方應該如何調解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于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后,除責令醫療機構及時采取必要的醫療救治措施,防止損害后果擴大外,應當組織調查,判定是否屬于;對不能判定是否屬于醫療事故的,應當依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
職工要是因為工作原因造成人身受到了損害的,此時需要經過認定才能知道是否屬于工傷。確定在工傷范疇內的,之后也才能按照工傷事故進行處理。那究竟實踐中發生工傷怎么處理才好呢?作為用人單位與工傷職工因為賠償產生爭議的時候,又應該怎么來應對工傷賠償官...
出現醫療事故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一、協商解決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就是這個維權手段,因為這個方式程序簡單,處理起來速度快,而且一旦達成協議,醫療機構的賠償也會非常迅速。《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
怎么避免工傷和事故 怎么避免工傷和事故傷害賠償扯皮?這3類收到工傷賠償邀請而不明確收費標準,你可能要花更多時間判斷在哪些地方收費,才有的談我認為按照工傷保險辦法:工傷治療的場所和時間、醫療診療、康復、交通住宿和康復、假期治療和工傷...
醫療爭議如何行政調解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