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視居住一般以被監視居住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生活的合法住處即固定住處為首選。但在被監視居住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沒有固定住處時,監視居住是由公安機關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監視居住的指定居所應符合以下4種條件:
1、具備正常的生活、休息條件; 這是人道主義的司法體現。
2、便于監視、管理; 這是偵查機關履行職責的需要。 3、保證安全; 這是監視居住的應有之意。
4、不得在專門的羈押、辦案場所。 公安機關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或者辦公場所執行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作為強制措施類型的一種,指定居所進行監視居住是法律賦予辦案機關的一種權力,但權力的行使也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內,也有其內在的邏輯。指定的居所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要求,也不得對被監視居住人收取費用。除此之外,監視居住如何正確擺正在系列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位置,如何防止異化使用和無限擴大,應該是注意的重點!
一、監視居住場所如何確定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監視居住未完全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監視居住期間,不能折抵刑期。該條的規定表明,監視居住的場所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另外一種是指定的場所,如將犯罪...
在刑事訴訟中,法律規定了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進行監視居住。 公安機關一般會在宣布監視居住決定時,明確告知被監視居住人必須遵守有關規定,此外公安機關還會對被監視居住的人采取一定的監控措施。這...
一、公安機關取保候審時間規定期限是多久?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
新刑事訴訟法當中的每一章節每一法條所針對的具體事物都不相同。就比如平時大家在影視劇當中能夠見到的公安機關辦案時候的一些偵查手段,都在我國新的刑事訴訟法當中進行了規范。關于新的刑事訴訟法的全文的內容今天就不給大家介紹了,下面要介紹的法律知識是...
一、什么是監視居住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類似于俗話說的軟禁。新《刑事訴訟法》增加三條,作為第七...
在刑事訴訟中,法律規定了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進行取保候審,也規定了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進行監視居住。 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都是不在看守所等地進行羈押的強制措施,但監視居住相比取保...
監視居住是強制措施嗎 是。監視居住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章-強制措施,適用監視居住是一法定的種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
在刑事案件辦理的過程中,檢察院階段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各種強制措施,其中對于符合逮捕條件,但患有嚴重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等五種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監視居住。 ...
在刑事訴訟中,為了保證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的偵查權,法律規定了公安機關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采取一定的強制措施,以防止社會危害性,保障刑事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
直訴案件指沒有經過逮捕程序而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后直接移送審查起訴的刑事案件,一般來說,這些案件都是危害程度不大,情節輕微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