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的“表演”是指直接或者借助技術設備以聲音、表情、動作公開再現作品的行為。較為典型的涉及表演權的行為,比如公開演唱一首歌曲,就可能涉及到表演權的行使。
表演權中的表演行為能夠成立,首先要求其表演的作品內容是能夠被表演出來的。能夠被表演出來的作品,則其作品的內容應該屬于文學藝術類,例如歌曲、小說、劇本、舞蹈等文學藝術類的內容,所構成的作品能夠通過表演再現。
若作品內容屬于非文學藝術類的作品,則其作品是不可能進行表演的,著作權人也無法實施表演活動,因此不能主張表演權。例如,某僅涉及地理風景內容的文章,雖然屬于文字作品,但從內容上講并不屬于文學藝術類,難以通過表演直接再現作品。因此該文章著作權人不能主張表演權。
表演權控制的行為僅包括現場表演和機械表演,即只控制表演者通過直接向現場觀眾表演作品或者使用機器設備向受眾予以公開播放的表演行為。
為和著作權中的其他專有權利區分開,通過廣播、電視臺等無線方式傳播或者后續以無線或者有線方式轉播該表演的行為不屬于表演權的控制范圍;通過互聯網以交互式手段傳播作品的表演行為也不屬于表演權的控制范圍;電影作品或者類電作品的放映同樣也不屬于表演權的控制范圍。例如游戲直播,其呈現過程不是“公開播送,再現作品的表演”,而是屬于直接向公眾傳播作品的行為。因此,游戲直播不屬于表演權的調整控制范圍。
一、哪些人享有機械表演權僅著作權人享有機械表演權。機械表演權屬于表演權的一種,指將活表演錄制于唱片、影片、光盤上之后,利用機器設備向公眾傳播被記錄的表演的公開表演方式。根據《著作權法》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九)表演權,即公...
表演權如何行使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人可以通過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行駛表演權,或者委托其他人行駛表演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2006年5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8號公布 根據2013年1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保護著作權人、表演者、錄音錄像制作者(以下統稱權利人...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2006年5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8號公布 根據2013年1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保護著作權人、表演者、錄音錄像制作者(以下統稱權利人)的信息網絡...
我國的《著作權法》既保護表演權,又保護表演者權,雖然二者僅一字之差,在內容上卻是大相徑庭。 首先,表演權是指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表演權的權利人為著作權人,保護的客體為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1990年頒布,2001年(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0(為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于中美知識產權爭端的裁定)、2020年修改三次(主動修法),基本每隔10年大改一次。第三次修改。已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實施,主要修改...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的侵權行為采用的是列舉式規定,其中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
一、未經許可錄制表演是否侵權錄制表演會不會構成侵權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用于展出并且獲得利益的,就有可能侵權。二、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
著作權法列舉規定了具體的侵權行為。 《著作權法》 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
著作權和著作鄰接權的區別是什么著作權與著作鄰接權的主要區別主要表現在: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依照法律規定對其創作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鄰接權是指作品傳播者在傳播作品時所享有的權利,因為它與著作權緊密相連,故稱為著作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