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發達的今天應當如何保護隱私
我國大數據應用面臨著數據資源難以開放共享、數據安全和隱私急需保護、大數據技術創新人才不足等諸多挑戰,其中個人隱私如何保護,是大眾最為關注的問題。
事實上,真正好用的大數據技術,應該是用加工實現增值,用分析來指導決策,而非販賣用戶個性化隱私這種原始數據信息本身的低層次濫用。
**通訊首席架構師、業務總工程師羅*美表示:“使用這些數據的企業,其實有兩大類,一類是互聯網企業,第二類是電信企業。企業有安全保護措施,有技術解決方案,做只針對群體,而不針對個體的信息挖掘,這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率鵬認為,在隱私保護問題上,大數據技術要重點強調符號化和用戶特征這兩個概念。“符號化,是當我們去識別一個用戶時,用和他真實信息不相關的符號標記這個用戶。符號通過算法來保證,是單向的識別,使我們能識別出兩次登錄的是同一個用戶,卻無法通過此符號反推出該用戶在真實生活中的姓名、電話和住址,這就基本享受了大數據帶來的優勢,同時又規避了信息安全的風險。用戶特征,是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感興趣的往往是這個用戶的特征,而不是家庭地址、電話號碼真正敏感的信息。比如說,我希望知道你是一個20歲到30歲年齡段,生育過子女,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女性,這些都是你的特征,但是我并不想知道你姓甚名誰,今年多大,有幾個小孩。如果在數據使用過程中嚴格遵循符號化和用戶特征原則,我們就能規避掉不良風險。”
除了技術以外,政策和立法才是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障的重要憑借。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審議通過。2013年,工信部根據全國人大的決定,出臺了關于互聯網和電信網個人信息保護的條例,提出了數據保護的一系列要求。
數據需要保護,數據也需要交易。大數據的保護與交易需要遵循什么樣的標準,是當前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挑戰。
張*生說:“有價值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但前提是要建立交易規則。我國的幾大互聯網運營企業都在做大數據分析,并且都想把數據作為可交易的產品,這需要我們盡快建立數據交易有關的法律法規。”
何*宏認為,目前的大數據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共數據,比如政府所掌握的數據,或者公益企業的數據,公共數據面臨的是開放和共享的問題。一類是商業數據,商業性數據需交易,因為這是資產,交易產生新的價值。“標準和政策的制定是不斷摸索的過程,需要隨著市場去探索,我們已經深度地介入到關于目前國內數據交易的活動中,去探討這方面的政策、標準制定。”
對于用戶來說,提高信息安全意識、注意個人隱私保護也十分重要。不過,鑒于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的困難程度,已有專家提出了“遺忘”的必要性。牛津大學教授、大數據領域權威專家維*托就在他的著作《刪除》中表示,對于人類而言,遺忘一直是常態,而記憶才是例外。然而,由于數字技術與全球網絡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了。大量數字化的私人信息不僅可能在今天被濫用,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后仍然可能被濫用。
羅*美說:“在大數據時代,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需要重點考慮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采取刪除、鎖定,或者安全加密等多種級別的保密措施,避免個人隱私被檢索、發現、濫用和擴散。”
1.網絡暴力在法律規定第幾條 網絡暴力方面的法規現在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于辦理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
一、遇到網絡侵權如何維權 1、公民如遇到網絡誹謗,可保存相關證據材料后向轄區公安機關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調查處理,在此期間,報案人可向受案單位咨詢辦理情況。 2、新規中被轉發500次或點擊5000次是以實際點擊為準,相關統計情況...
標題:欠網貸結婚后能查到配偶信息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貸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網貸所帶來的風險也逐漸暴露。那么,欠網貸結婚后能查到配偶信息嗎?今天,我將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欠網貸并不等同于非法...
標題:微粒貸逾期會查詢微信聊天記錄嗎-微粒貸逾期會查詢微信聊天記錄嗎安全嗎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網絡平臺來借款。其中,微粒貸作為我國較大的網絡貸款平臺之一,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然而,關于微粒貸逾期是否會...
網貸逾期換號碼后能知道我住址嗎?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貸平臺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人們的生活。然而,網貸逾期后,換號碼是否能知道住址呢?今天,我將為大家詳細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網貸平臺換號碼后依然可以獲取到之前...
在互聯網時代下,現代辦公已經離不開電子產品以及網絡的運用。不僅硬件上,智能手機、電腦成了工作的必需品;在軟件上,一些App的運用也將工作半徑從有形的辦公室拓展到無形的網絡和社交媒體上。這些便利的高科技辦公硬件和軟件,在帶來無與倫比的高效率同...
人肉搜索侵犯了哪些權利 一、隱私權 人肉搜索更多情況下,侵犯的是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隱私權的內容包括隱私隱瞞權、隱私利用權、隱私維護權?和隱私支配權。隱私權人...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在網絡時代,個人信息泄漏已成為損害個人利益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的民法典對個人信息有著嚴密的保護。可是,由于相關知識的來源有限,很多人對民法典的內容不太清楚。那么,關于個人信息安全...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家庭住址被人曝光到網絡上了該怎么辦? 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導讀:有粉絲在小程序上咨詢家里的地址被陌生人曝光到網上了該怎么辦?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
一、不還錢掛人是否侵犯隱私(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構成侵犯隱私。《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