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這一規定即意味著,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都有對已經采取的強制措施的決定進行變更或者撤銷的權力。 取保候審撤銷或者變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的。 3.發現采取取保候審決定不當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審......
現實中取保候審的,大多數確實是緩刑,但也要看具體案情,如果判處刑罰在三年以上的,不能適用緩刑;或者判處刑罰在三年以下,但法院不同意適用緩刑的。...
判緩刑不是從取保候審開始算起,應當從判決生效之日算起。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八條規定: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 下列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二)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的判決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取保候審與刑事拘留、逮捕一樣,都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是有條件的在外等待開庭審判,并不代表案件了結、當事人無罪。是否判刑、如何判刑,還要由司法機關進一步偵查、審理后決定。 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
1、在這其間再犯,會被撤銷緩刑,執行一年的實刑。 2、取保的幾率很小。緩刑其間再犯,屬于比較危險人物,不可能再取保的。
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審,只要符合緩刑條件,判緩刑的概率極大?! ?緩刑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 ∮商囟ǖ目疾鞕C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
老百姓通常把取保候審或者緩刑理解為監外執行,其實取保候審或者緩刑不僅和監外執行的區別很大,取保候審和緩刑之間也有很大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取保候審是判決生效之前,刑罰執行之前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
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是否被判刑、如何判刑還有待于司法機關進一步偵查、審理后才能決定。從司法實踐來看,能取保候審的都是罪行較輕的,但不一定會減輕刑罰。 法院在量刑時還應當綜合犯罪嫌疑人作案年齡、作案手段、場所、危害后...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51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從規定可以看出,其范圍涵蓋了除可能無期徒...
取保候審上庭之后被拘留,兩個月內能拿到判決。符合緩刑條件就可以判緩刑。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
根據刑訴法和社區矯正辦法等法律規定,當庭判決緩刑的,被告人繼續取保候審;判決生效后撤銷取保候審,移交社區執行緩刑;緩刑期間遵守法律規定的,期滿刑滿釋放。
2022年9月21日發布了這一新規(公通字〔2022〕25號,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發布后,很多人認為以后取保候審要變得容易一些了。結果真的會如此嗎? 《規定》修改的背景 根據兩高兩部相關負責人答...
重傷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評定損傷程度,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傷情,具體分析?!缎谭ā芬衙鞔_解釋了重傷的定義。重傷,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傷害:(一)使人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