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3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4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2000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3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
二○○○年十二月八日 為了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人民法院審理擔保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如下解釋。一、關于總則部分的解釋 第一條 當事人對由民事關系產生的債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以擔保法規定的方式設定擔保的,可以認定為有效。
第二條 反擔保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擔保方式可以是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質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者質押。
第三條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四條 董事、經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除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五條 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外擔保合同無效: (一)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對外擔保的; (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擔保的; (三)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投資部分的對外債務提供擔保的; (四)無權經營外匯擔保業務的金融機構、無外匯收入的非金融性質的企業法人提供外匯擔保的; (五)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八條 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第九條 擔保人因無效擔保合同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或者在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要求有過錯的反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 擔保人可以根據承擔賠償責任的事實對債務人或者反擔保人另行提起訴訟。
第十條 主合同解除后,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擔保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 第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后,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后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二、關于保證部分的解釋 第十三條 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代為履行非金錢債務的,如果保證人不能實際代為履行,對債權人因此造成的損失,保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四條 不具有完全代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以保證人身份訂立保證合同后,又以自己沒有代償能力要求免除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五條 擔保法第七條規定的其他組織主要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獨資企業、合伙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聯營企業; (三)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四)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社會團體; (五)經核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第十六條 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定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第十七條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
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法人書面授權提供保證的,如果法人的書面授權范圍不明,法人的分支機構應當對保證合同約定的全部債務承擔保證責任。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后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
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八條 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
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證人為企業法人的職能部門的,因此造成。
2018年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擔保若干問題的規定》 具體內容如下: 為了進一步規范執行擔保,維護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執行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執行擔保,是指擔保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為擔保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全部或者部分義務,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擔保。 第二條 執行擔保可以由被執行人提供財產擔保,也可以由他人提供財產擔保或者保證。
第三條 被執行人或者他人提供執行擔保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擔保書,并將擔保書副本送交申請執行人。 第四條 擔保書中應當載明擔保人的基本信息、暫緩執行期限、擔保期間、被擔保的債權種類及數額、擔保范圍、擔保方式、被執行人于暫緩執行期限屆滿后仍不履行時擔保人自愿接受直接強制執行的承諾等內容。
提供財產擔保的,擔保書中還應當載明擔保財產的名稱、數量、質量、狀況、所在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等內容。 第五條 公司為被執行人提供執行擔保的,應當提交符合公司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公司章程、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第六條 被執行人或者他人提供執行擔保,申請執行人同意的,應當向人民法院出具書面同意意見,也可以由執行人員將其同意的內容記入筆錄,并由申請執行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條 被執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財產擔保,可以依照物權法、擔保法規定辦理登記等擔保物權公示手續;已經辦理公示手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依法主張優先受償權。
申請執行人申請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擔保財產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但擔保書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八條 人民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可以暫緩全部執行措施的實施,但擔保書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九條 擔保書內容與事實不符,且對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產生實質影響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恢復執行。 第十條 暫緩執行的期限應當與擔保書約定一致,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第十一條 暫緩執行期限屆滿后被執行人仍不履行義務,或者暫緩執行期間擔保人有轉移、隱藏、變賣、毀損擔保財產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恢復執行,并直接裁定執行擔保財產或者保證人的財產,不得將擔保人變更、追加為被執行人。 執行擔保財產或者保證人的財產,以擔保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為限。
被執行人有便于執行的現金、銀行存款的,應當優先執行該現金、銀行存款。 第十二條 擔保期間自暫緩執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擔保書中沒有記載擔保期間或者記載不明的,擔保期間為一年。 第十三條 擔保期間屆滿后,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擔保財產或者保證人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他人提供財產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其申請解除對擔保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 第十四條 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后,提起訴訟向被執行人追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十五條 被執行人申請變更、解除全部或者部分執行措施,并擔保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參照適用本規定。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擔保法》總則
第一條 當事人對由民事關系產生的債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以擔保法規定的方式設定擔保的,可以認定為有效。
第二條 反擔保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擔保方式可以是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質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者質押。
第三條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四條 董事、經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除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五條 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外擔保合同無效
(一)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對外擔保的
(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或者登記,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擔保的;
(三)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投資部分的對外債務提供擔保的;
(四)無權經營外匯擔保業務的金融機構、無外匯收入的非金融性質的企業法人提供外匯擔保的;
(五)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八條 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第九條 擔保人因無效擔保合同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或者在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要求有過錯的反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
擔保人可以根據承擔賠償責任的事實對債務人或者反擔保人另行提起訴訟。
第十條 主合同解除后,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擔保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
第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后,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后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法定擔保優先于約定擔保條款:
1、土地使用權或者在該土地上房屋的抵押權,具體如下:
擔保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應當將抵押時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時抵押。
鄉(鎮)、村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
以上抵押是由法律直接規定而產生,抵押當事人不能用合同的方式排除這兩種法定抵押的適用,不能單獨將房屋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分開來抵押,也不能將集體土地使用權進行單獨抵押,當事人簽訂的這類分開抵押的合同無效。
2、留置權。
擔保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本法所稱留置,是指依照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無須當事人的約定,而是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具體的法律事實而產生。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不得留置的物,即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來排除法定留置權的適用。
3、承包人的工程款優先權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
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
法定擔保: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直接產生的擔保。
約定擔保:是指當事人通過約定而產生的擔保。
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顯然擔保合同屬于合同法的調整范圍.
二.所以, “其他法定的無效情形”應該屬于合同法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規定,下列財產法律禁止抵押:
1、土地所有權;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部分地區現已經開始集體土地、宅基地抵押試點)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四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擔保法》
第三十七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根據我國現行相關司法解釋,在以下九類中,明確規定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合理的律師費: 一、人身損害賠償、名譽侵權、交通肇事案件 《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
如果銀行勝訴就要承擔可要求對方支付律師費的幾種情況(轉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
我國是以誰請律師誰負擔律師費為一般原則,只有在法律或相關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律師費才由敗訴方承擔,結合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以下涉訴案件的律師費才由敗訴方承擔: 1、著作權侵權案件: 《著作權法》第48條規定: 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
要看你基于何種法律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 依據我國現行相關司法解釋,在以下兩類中,明確規定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合理的律師費: 一、法律、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合理的律師費。 1、人身損害賠償、名譽侵權、交通肇事案件: 《民法通則》第...
《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一般是誰委托誰負擔,法律認為,是否聘請律師是當事人的權利,而不是必須行為,但在下列案件中,律師費可以由敗訴方負擔: 1、交通事故案件律師費可以要求對方承擔: (1)《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
《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現行法律規定將民間借貸利率的法律保護分為3個層次: 1、年利率不超過24%(月息2分),則完全合法,全部受法律保護; 2、在年利率超過24%(月息2分),但不超過36%(月息3分)的情況 (1)若債務人已經支付了24%-36%這部分的利息給...
一般是誰委托誰負擔,法律認為,是否聘請律師是當事人的權利,而不是必須行為,但在下列案件中,律師費可以由敗訴方負擔: 1、交通事故案件律師費可以要求對方承擔: (1)《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
1.20條法律條文 實踐中,不少人誤解為只要勞動者工作滿10年,用人單位就與其必須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一,我國目前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法律依據包括: 1、《勞動法》第20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