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我國謊報警情一般怎么處罰
報案是當事人的基本權利,法律會予以充分保障。但如果是虛假報案、惡意報案,不僅使有限的警力和警務資源浪費在處理無效警情上,無法高效打擊違法犯罪,及時保護我們的權益,還有可能使沒有違法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擾,損害公安機關執法權威,這是法律不允許的。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公安機關是一個嚴肅的地方,所以如果發現個別人民群眾報假案是對公安機關的工作有影響的,也是會受到公安機關的處罰的。假報警顯然是構成了違反行政治安事件,應當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如果因假報警,導致發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影響了公安機關的辦案的,還需要追究相關的刑事責任。
二、謊報警情與謊報案情有何區別
首先,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謊報警情”屬于擾亂公共秩序行為,“謊報案情”則屬于妨害社會管理行為。前者侵犯的客體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運行秩序,如車站、港口、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秩序;后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對社會事務的統籌管理制度,如公安機關對治安案件的查處、稅務機關對逃稅行為的調查。
第二,兩者行為客觀表現形式不同。“謊報警情”是指在社會上散布虛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報警臺或其他部門報告虛假的信息,一般限于謊報可能導致公眾恐慌、公共秩序嚴重擾亂的案(事)件,如正在發生的挾持人質、聚眾械斗、搶劫金融機構、爆炸、投毒等,其謊報的內容具有緊迫性。而“謊報案情”是指向行政執法機關舉報、投訴并不存在的案件事實或者夸大案件事實,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
第三,處罰幅度有差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謊報案情”僅有一檔處罰幅度,即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對“謊報警情”則有兩檔處罰幅度,即針對一般情節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針對情節較輕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兩者的處罰幅度上限相同,但對“謊報警情”的處罰幅度自由裁量范圍更大。
在我國謊報警情一般怎么處罰?謊報警情的人一般會接受什么樣的處罰,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建議大家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去謊報警情。關于我國謊報警情具體處罰解析的內容,來律聊網進行詳細的咨詢,律師會為你詳細解答。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并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件、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 散布謠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民事責任 即如果散...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第40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
一、散播謠言能不拘留嗎看具體影響,散布謠言,造成影響的,會被治安拘留、罰款的。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2、...
謊報警情,會造成警力資源浪費,屬于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要受到治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疫情、警情等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應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
一、微博里怎樣算造謠和處罰是怎樣的在微博里,如果隨意傳播不存在的事件,或者有意對某一個人進行人身攻擊都可以算是造謠。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
依據我國相法律的規定,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編造和傳播謠言行為的,不構成犯罪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編造虛...
企業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企業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職工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職工提供了正常勞動,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職工沒有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應當發放生活費,生活費標準按各省、自治區、直...
未經證實散播謠言,不管出于什么目造成群眾恐慌,或嚴重后果將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