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警察如何處理震樓器事件?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應該和諧共處,相互幫助。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能經常會出現這樣子的事情,樓上噪聲太大吵得人心煩意亂影響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當我們中午或者是晚上想要休息的時候。
于是,就有人發明了震樓器,用來報復解氣!
這震樓器發出的聲音可是能讓住戶更煩躁。
但是這東西畢竟不是什么有效解決問題的神器, 還有可能會讓自己受到法律處罰,還是建議大家不要使用的。
招遠市某小區內就有小伙兒用這個被處罰的。
因樓上經常發出噪音影響休息,樓下小伙買來“神器”予以反擊把民警都鬧來了。兩家鬧得不可開交。
“喂,110嗎?我家樓下鄰居又制造噪音影響我休息,你們趕快來看看吧!”
“喂,110嗎?我家樓上鄰居在家拖凳子,故意跺腳,影響我休息!”
市公安局泉山派出所連續多次接到某小區這兩家鄰居的報警,每次民警到達現場后,反應的都是因不滿對方家中產生噪音而引發的系列問題。
處警民警也多次規勸雙方,鄰里之間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為這點小事爭執不下,傷了鄰居之間的和氣。但是,由于積怨已久,民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卻始終未能完全根除兩家矛盾。
19日,泉山派出所再次接到報警稱,樓下鄰居家里可能安裝了“震樓器”每間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咚、咚、咚、的噪音。民警到達現場后,果然在樓下欒某家中依法查獲一臺正在工作中的“震樓器”。
經過民警審查,欒某承認,其因不滿樓上鄰居噪音,為了“解氣”便從網上購買了“震樓器”,每天上班后就將“震樓器”開啟。
民警當場將“震樓器”予以沒收,并再次對當事人雙方進行調解。欒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道歉。同時,樓上住戶也表示,以后在室內活動會多加注意,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最終雙方握手言和。但是,由于欒某涉嫌制造噪音干擾他人正常生活,被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警告處罰。
鄰里之間發生噪音糾紛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溝通才是解決之道。安個“神器”來解氣?不但損人又害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理法》第五十八條之規定,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那么,遇到不講理的難以溝通、制造噪音影響別人的住戶,我們又不能報復,那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先去找物業公司反映一下這個事情。正常情況下,如果小區里面的物業公司是有作為的那一種,都會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說會在業主群里面通知業主們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對別人產生影響等。
因為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雙方簽訂合同,業主繳納物業管理費用,物業管理公司提供服務。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物業應該按照合同履行管理、服務義務。
如果小區里面的物業公司不管,而且對方又屬于那種特別蠻不講理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直接撥打110。警方會根據上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對其進行處罰。
也可以起訴至法院要求停止該行為,受到損失的還可以要求損害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噪聲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提醒:
鄰里相處應和諧,莫因小事起爭執!
“以噪制噪”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有事一定要好好溝通!
涉及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理法》第五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以上這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警察如何處理震樓器事件?的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更多法律知識,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服務助手》
震樓器是解決住戶間樓吵問題的音箱設備。設備通過接觸樓板或者墻壁,將播放器中的音樂穿透樓板和墻壁,把音樂無衰減地傳到樓上或墻壁對面。你可以去微信搜索震樓器
不會判刑,但是會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并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
不會判刑,但是會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并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
電動車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如何處理 電動車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如何處理?2017年4月21日晚上11點半左右,王某駕駛帶輪子的電動車進入一家步行街,王某看到對方步行街的另一側同行騎自行車的小蘇,他想騎自行車進入對方的車道,但是...
警察不能處理,警察只受理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因為合同糾紛屬于民事行為,警察無權干預,但應當事人要求可以調解。
第二條 軍隊保衛部門對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依法行使偵查權;軍事檢察院、軍事法院對軍內人員犯罪的案件依法分別行使檢察權、審判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條 本規定所稱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是指部隊營區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和軍內人員犯罪的...
如果是民事的合同糾紛報警是沒有用的,公安機關不受理,如果合同糾紛涉及到詐騙的,就可以到公安機關報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
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同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合同糾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民事糾紛,民事糾紛應通過民事方式來解決,如協商、調解、仲裁或民事訴訟等。民事方式區別于行政方式和刑事方式,行政方式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直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