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緩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緩刑是指對各種刑罰的附條件不執(zhí)行,其中包括死刑、自由刑和財產刑的緩刑在內;狹義上的緩刑僅指自由刑的緩刑,此處所指緩刑即狹義上的緩刑。從理論上講,刑法設置緩刑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刑,即狹義上的緩刑。我國刑法第72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第74條規(guī)定:“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據此可知我國刑法對緩刑適用的條件作了限制性規(guī)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原判刑罰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人不是累犯;
(3)根據犯罪人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適用緩刑必須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上述三個法定條件。在刑法規(guī)定的上述3個條件中,第(1)、(2)個條件比較容易掌握,司法人員只要依據犯罪人的客觀情況確認即可。第(3)個條件被稱為緩刑構成的實質性條件。由于刑法沒有規(guī)定具體標準,需要審判人員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進行把握,其中主觀因素較多,操作中的靈活性、隨意性也較大,而且又是緩刑適用中的關鍵內容,因此應當準確嚴格掌握。從司法實踐看,第(3)個條件主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犯罪情節(jié)
犯罪情節(jié)主要包括:
(1)犯罪性質,由于緩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對于性質嚴重的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強奸、搶劫等嚴重刑事犯罪;
(2)犯罪主觀方面,對于犯罪的目的、動機惡劣,犯罪主觀惡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適用緩刑,如慣犯、累犯或者歷史上有犯罪前科的;(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對于犯罪手段殘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十分嚴重的罪犯,不宜適用緩刑。
2、悔罪表現
悔罪表現是犯罪人的罪后態(tài)度,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對自己所犯的罪行的悔改表現。悔罪表現主要包括:
(1)認罪態(tài)度。認罪態(tài)度主要是指犯罪人犯罪后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是否從內心感到悔悟,并且通過積極坦白交代所表現出來;
(2)是否有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現。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現反映了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有所減弱,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成為適用緩刑的參考因素;
(3)有無犯罪中止或者犯罪后積極退贓等情節(jié)。
3、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
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的推定條件。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是宣告緩刑所期待的重要目標的宗旨,同時,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實際上是指罪犯不存在再犯罪的趨勢或再犯罪的可能性。認定罪犯是否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僅僅是一個可能性的預測。但是,這種可能性的預測不能主觀臆斷,應當依據客觀事實進行綜合論證。也就是說應當綜合案件的各種情況和主客觀因素,集中考察罪犯的人身危險性。這些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前的一貫表現,犯罪的情節(jié)和主觀惡性,犯罪后的認罪、悔罪表現及外部社會改造環(huán)境的優(yōu)劣。
審判實踐中,是否適用緩刑完全由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由于“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沒有統(tǒng)一的考量標準,因而有的考慮被告人犯罪的情節(jié)和案發(fā)后的悔罪表現、受害人的態(tài)度等等,在認定悔罪表現方面也大都將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情節(jié)(如自首、立功、從犯、未成年人)、是否退臟退賠或賠償受害人損失、是否繳納罰金等作為考量因素。在司法實踐中,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都會考慮宣告緩刑:
1、少年犯
一方面,由于少年犯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智力發(fā)展尚不完善,人生閱歷淺,辯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走上犯罪道理。另一方面,由于其世界觀還處于形成階段,可塑性大。對其宣告緩刑,借助家庭、學校及社會力量,容易教育、感化和挽救;同時可以避免在監(jiān)獄中交叉感染、惡習加深、重新犯罪。但如果罪犯的監(jiān)護人不愿監(jiān)管或缺乏家庭管教條件的,則不宜宣告緩刑。
2、初犯、偶犯
初犯、偶犯大多數是由于法制觀念淡薄,一念之差而失足犯罪,其主觀惡性不深,人身危險性不大,比較容易感化教育,接受改造,故一般可以宣告緩刑,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讓其吸取教訓,悔過自新。但對犯罪情節(jié)惡劣,主觀惡性大,且無悔罪之意的初犯、偶犯,則不能宣告緩刑。
3、過失犯
過失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觀惡性不大,如果造成的后果不很嚴重,又有悔罪表現的,則可以宣告緩刑。但對于過失犯罪后無悔罪表現的,如交通肇事后逃逸、案發(fā)后不能積極賠償損失等,則不宜宣告緩刑。
4、從犯
從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作用不大,主觀惡性和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故可適用緩刑。但對主觀惡性大,犯罪情節(jié)嚴重的從犯,則不能適用緩刑。
5、脅從犯
脅從犯是指被脅迫、誘騙參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處于被動地位,所起的作用較小,罪行比較輕,依法應當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如果對其減輕處罰,通常可以宣告緩刑。
6、預備犯
犯罪預備是一種不完整的犯罪形態(tài)。預備犯與既遂犯比較,預備犯的社會危險性相對較小。因此,對于普通刑事犯罪中的預備犯,如果犯罪情節(jié)不很嚴重,主觀惡性不深且具有悔罪表現,依法對其從輕、減輕處罰的,可以適用宣告緩刑。但對犯罪性質嚴重,情節(jié)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大的,則不能適用緩刑。
7、中止犯
犯罪分子在關鍵時刻幡然悔悟,中止犯罪,造成損害的,依法應當減輕處罰,一般情況下,可以適用緩刑。
8、防衛(wèi)過當和避險過當的肇事者
防衛(wèi)過當和避險過當都是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動機,主觀惡性小,所以,依法應當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如果對其減輕處罰,可以適用緩刑。
9、自首者和立功者。
自首和立功是犯罪分子悔罪的具體表現,因此,可以考慮適用緩刑。
10、精神障礙者和盲、聾、啞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這類罪犯,如果犯罪情節(jié)不很嚴重,有一定的悔罪表現,對其宣告緩刑,依靠社會力量幫教監(jiān)管,有利于減輕勞改機關的壓力。
另外對賠償被害者的損失或者被害人請求免予處分的,符合緩刑適用的條件的人,也可以考慮適用緩刑。
適用緩刑過程中注意什么1、緩刑適用在法律規(guī)定上的不足。從適用上來看,緩刑它只適用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另外,累犯不適用緩刑。這是我國《刑法》對緩刑適用明確的限制性規(guī)定。同時,我國《刑法》規(guī)定適用緩刑還需要犯罪情節(jié)輕、悔...
您好,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判處緩刑? 律師解答: 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 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
再次適用緩刑的法律思考 ——河南金年華律師事務所劉俊卿 我國刑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犯罪人緩刑期限屆滿前,如發(fā)現犯罪人有漏罪...
緩刑制度的規(guī)定有哪些一、緩刑制度的概述(一)緩刑的內涵我國刑法中所規(guī)定的緩刑,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認為暫不執(zhí)行原判刑罰,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在一定考驗期內,暫緩執(zhí)行原判刑罰的制度。緩刑是一種刑罰制度,而不...
一、尋釁滋事罪如何判緩刑 想要解答尋釁滋事罪什么情況下適用緩刑的問題,那么就要先了解緩刑的條件的有哪些,然后再具體分析該尋釁滋事案件當中的犯罪情節(jié),如果滿足條件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在判刑的時候適用緩刑。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緩刑的條件有哪些。 ...
一、尋釁滋事罪可以判緩刑嗎 我國現行刑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第七十四條規(guī)定: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具體理解就是: 1、適用...
緩刑的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zhí)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guī)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
一、應當宣告緩刑的必備條件是什么我國法律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
一、交通肇事罪緩刑條件是什么?二、交通肇事罪中哪些情形不適用緩刑? (一)《意見》規(guī)定6種情形一律不適用緩刑: 1、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致死亡一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的; 2、有出于追逐取樂、競技、尋求刺激等動機,在道路上超速行駛50%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