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詐騙案中作為中間人,沒參與不知情的金額算不算?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導讀:有粉絲在小程序上咨詢詐騙案中作為中間人,沒參與不知情的金額算不算?
認定詐騙行為構成犯罪的時候,往往要考慮到具體的詐騙數額才行,如果實際詐騙的數額并沒有達到規定的立案標準,那么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犯罪,且數額的大小也牽涉到定罪量刑問題。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要求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監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最新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詐騙罪并不限于騙取有體物,還包括騙取無形物與財產性利益。根據刑法第2l0條的有關規定,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門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成立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那么,詐騙罪的數額如何認定呢?
詐騙罪的詐騙數額分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三個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詐騙罪的犯罪形式在司法實踐中越來越以共同犯罪居多,且由于隱蔽性強,團伙性質的電話、短信、網絡詐騙形式越來越突出。
關于共同詐騙犯罪中詐騙數額的認定標準,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存在以下幾種觀點:
(1)責任說。
責任說認為所有共同詐騙犯罪分子不論是首要分子,還是從犯、脅從犯、教嗖犯,都應對他們共同詐騙的全部總額負責。
(2)獨立責任說。
獨立責任說認為共同詐騙中的各個犯罪成員,應對他們自己實際所得的數額承擔責任。
(3)結合責任說。
結合責任說認為共同詐騙中的各個犯罪成員,應按照其個人實際所得的數額,再考慮他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確定該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既要考慮各行為人所得的實際數額,又要考慮共同犯罪中成員的犯罪情節,根據這兩方面情況承擔各自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詐騙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對其操縱的犯罪集團所騙取的全部數額負責。
具體還要根據案件實際情況來判斷。
詐騙害人匪淺,嚴重的可能導致被害人家破人亡。希望每個人都能善良一點,憑自己的雙手和良心去賺錢。
以上這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詐騙案中作為中間人,沒參與不知情的金額算不算?的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更多法律知識,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服務助手》
如果確不知情的,一般不構成詐騙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則基本無處罰。 是否知情,不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辯解,還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說、證人如何證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是否知情包括確實知情和應當知情。如果屬于應當知情,同樣構成共共犯。 詐騙罪是...
如果老板的詐騙行為只是他個人的,與單位無關,那您就無罪。例如,您們單位是經營水產的,但老板在外面騙人說他可以投資一個鋼鐵企業等,而且詐騙的地點不在單位。如果老板的詐騙行為與單位有關,那即使您沒參與,警方也會認為您涉嫌,會對您進行調查的。 ...
知道別人詐騙應當報警處理,本人沒有參與不構成犯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
詐騙案中如果對詐騙一事不知情,則屬于中間人,中間人不需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中間人知情或者有故意性質。可定位構成團伙詐騙。屬于共犯,應當按照參與的全部數額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你還錢了不算詐騙,只是沒及時而已。信用卡逾期一天會有不良記錄嗎?不會你的發卡銀行有自動的信用卡還款容時服務,那么在信用卡還款日后的一兩天內還款也是可以的,不會對征信記錄構成影響。容時服務指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一定的還款寬限期,從最后還款日起至少...
朋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詐騙活動,如果詐騙數額較大,涉嫌詐騙罪。應當按照詐騙數額追究刑事責任,即便是一分錢沒有拿,一樣追究刑事責任。從犯比照主犯從輕處罰。
浦發銀行萬用金算貸款。萬用金作為信用卡衍生的一項重要信用貸款業務,是提升收入、增加客戶粘性的有力武器。截至2017年11月底,該行營業部營銷萬用金新增1500多戶,創造中間業務收入200多萬元。近年來該行電子渠道開通使用率排轄區前列,極好地...
不會。 詐騙罪的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 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認定為犯罪。 法條鏈接:〈刑法〉關于詐騙罪的規定 本罪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展開全部 網絡詐騙屬于詐騙罪的一種,可參照詐騙罪的相關法律規定來進行懲罰: 參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
非法集資負責人怎么算不知情,不能一概而論,要看負責人本人主觀上是否知情,是否有實際參與到非法集資活動中來,以及辦案機關掌握了什么證據,掌握到什么程度等。所謂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準。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