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肇事司機逃逸家屬要賠償給受害人嗎
受害人要求逃逸者家屬賠償,通常來說這種做法是不可以的,但對方家屬愿意為其代償不會被限制。
當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你是受害者,肇事司機又逃逸的話,此時你最關心的肯定是賠償的問題。遇上交通事故致損的話,第一步需要確定交通肇事責任方,先由交警部門進行責任認定。
確定了是逃逸一方的責任后,如果司機不知去向,警方暫時未找到肇事者的話,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求賠償:
1、如果逃逸司機不是車主的話,可以向該肇事車輛的車主請求賠償。
2、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直接要求肇事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請求賠償。賠償標準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7條的規定。另外,受害方可以向救助基金管理機構請求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然后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再向責任人追償。
在要求賠償之前需要搞清楚自己可以獲得的項目,交通事故賠償項目,是指交通事故當中肇事者給予受害者的賠償所包含的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營養費、鑒定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
二、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其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是強行離開現場的。
肇事司機逃逸家屬要賠償給受害人嗎?肇事司機逃逸賠償是跟家屬無關,受害人不能夠去向肇事司機的家屬追究賠償責任。遇到了肇事司機逃逸受害人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行賠償,如果不清楚賠償維權的具體方法要問問律聊網律師。
一、乘客慫恿肇事司機逃逸怎么處理 按照共犯處理。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肇事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3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
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坦白的說,這問題是很多家庭投保保險的朋友們普遍關心的,坦白說,肇事逃逸并不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問題,主要是在概率上,有的幾率小,有的幾率大。現在保險公司為了謀求利益,爭取能少則少,故...
被追尾怎么要求賠償 被追尾怎么要求賠償?簡單直接一招!除了給對方最大的精神上的賠償,還可以拿來用作維權,獲得更多的賠償!4月2日消息,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人民日報對此事發布了相關報道。1.請求對方給予最大精神上的賠償,并解釋原因:原...
司機肇事逃逸保險賠償嗎 造成交通肇事后,如果司機逃逸的,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要依據具體的案情而定,如果能證明司機有無證駕駛、醉駕等情形的,保險公司是不會賠付的。 相關法律規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第二十一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
放心,一般都不用的,具體情況如下。 借給別人,出了事故車主無論如何都有連帶賠償責任的。但自從201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開始實施以來,就明確規定:借車給他人使用后出事故,造成的損失由保險公司和駕駛員承擔,車主如無過錯,不承...
一、司機離開現場去找救援算不算肇事逃逸不一定,如果肇事司機因現場無救援條件,又無條件呼叫120或報警的,那么司機有確切證據證明離開現場是去找救援的,應當不認定為肇事逃逸。《道路交通安全法》九十九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
一、闖紅燈撞死人司機要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機動車應負全責,除非行人故意才不承擔責任。行人闖紅燈,不是故意,一般來說沒有人愿意去找死的,所以只能理解為重大過失,但是司機還是要承擔責任,但可以減輕司機的責...
交通肇事罪怎么可以不起訴 交通肇事罪怎么可以不起訴?不起訴,你們在哪里住?有了糾紛你家人愿意過來嗎?已經交代住址了,他為什么不說出真實的信息?出于什么原因不說?這些信息你們都知道嗎?還有你們到底做了什么讓他家人起訴你們?身份證、結...
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無疑是最嚴重的后果。此種情況下,死者家屬一般都會選擇委托律師訴訟索賠,以爭取實現利益最大化。那么,對于肇事司機而言,駕駛車輛不幸撞死人,是否有必要聘請律師呢? 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影響非常大,因此在處理事故糾紛過程中,肇事...
可以。分期付款賠償又叫定期金賠償,是指加害人按照一定的期限(年、季、月)向受害人支付賠償金額。賠償期限或支付的次數、賠償金額等可以固定,也可以是相對確定。 《民法典》第1187條規定:損害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