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14-16 八大類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16 負全責
14-16 從輕或減輕
(八大類 殺人、放火、強奸、搶劫、爆炸、投、毒、故意傷害)
不滿14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并不是僅限于這類罪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對于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
擴展資料:
法律責任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準,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準。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于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法律責任
一、14歲是刑事責任能力的界限,14歲以下的人觸犯刑法不承擔刑事責任。
二、14至16歲承擔部分罪名的刑事責任。
三、16歲以上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于少管所。
擴展資料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自身預防
未成年人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這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從家庭抓起。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子女樹好榜樣。其次,家長要與子女多溝通,建立起與自己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的柔情關系。
三、學校預防
堅持正面教育原則,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突出重點,狠抓后進生轉化。完善學校法制教育機制,使其發揮作用。
四、社會預防
要加強文化市場、娛樂場所管理,消除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良文化和社會丑陋現象,凈化社會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未成年人
刑事責任年齡:
(1)年齡分層:①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的
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9種是行為非罪名)(均是故意犯罪)
③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的人
(2)年齡的計算:周歲的計算原則,應當以實足年齡為準,自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為已滿14周歲或16周歲
(3)刑罰: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且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十四歲的公民享有和承擔憲法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然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殊群體,十四歲的公民的權利義務與成年公民有所不同。
先說權利,十四歲公民所享有的權利是相當廣泛的。除法律規定只能由成年公民才能享有的某些權利外(如只有年滿18歲的成年公民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享有的一切權利未成年人都享有。此外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法律還為其規定了一些成年公民不能享有的特殊權利,如在家庭中的被撫養權,任何人不得剝奪的接受國家提供的九年義務教育權,一旦犯罪后受到區別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審判權、免受死刑懲罰權等。
再說義務,因為在法律上開始承擔某些義務,使十四歲變得不同。我國法律規定,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由于身心發育不成熟,因而他們實施了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可是,十四歲了,要對八類嚴重犯罪行為負法律責任了。
同樣,十四歲,還應當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承擔責任。
十四歲的少年,請切記你的責任。
十四歲,在民法上還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范疇,你可以進行與你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你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直到你年滿18周歲(或年滿16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這時,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有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
1.刑事訴訟法的相關法律知識有哪些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
1.我國2016年制定了哪些從2017年開始實施的法律法規 2016年我國將有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實施,有一些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在這里說一下。最熱門的莫過于二胎政策了,2016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
1.針對中學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即單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非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內容中有有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
一、養老金的概念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后,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我手頭現有的是刑七修正案后的刑法典,刑八修正案后法條編序可能有所改動,在此道歉。)規定之強制猥褻、侮辱婦女兒童罪規定: 【一款】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中國法律規定多少歲算兒童 中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規定是0-18歲。《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給出的定義是:較幼小的未成年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規定是0-18歲,醫學界以0~14歲的兒童為兒科的研究對象,中國少先隊的隊員年齡...
1.未成年犯罪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國家(例如日本)的定義上是指未滿二十周歲的公民。對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
1.我國近兩年新頒布或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為配合刑訴法實施,最高人民法院12月24日公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公安部修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修訂《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1.法律法規要求清單 前言 憲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憲法 第二編 國家機構組織法 第三編 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四編 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五編 相關法規 民法及相關法規 第一編 總類 第二編 公司與企業 第三編 金融 第四編 證券 第五編 保險...
現在的居民對養老保險的繳納越來越重視,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購買養老保險,因為養老保險可以使參保人到退休年齡獲取生活基本的保障。養老保險是一種不營業為目的的保險,是一個非常好的利民保險,那么居民養老保險退休年齡是多少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家肯定很關...